屈姑的呼喚
瀏覽量
【摘要】:
四月,春色濃艷,秭歸縣屈姑集團邀請我參加他們舉辦的一個文學筆會。屈姑有約,美人美景美食齊備,便怦然心動,起一大早,親自駕車從興山前往秭歸。
雨后初霽,山色如洗過一樣靚麗,空氣似慮了一般清馨,汽車傍著香溪河沐一路春風向南行駛,思緒也隨波光粼粼的河水不停飄散:我奔屈姑而去,而這條河與這位遠古的女子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屈姑,名叫女媭,是屈原的姐姐,他們姊弟都在這條河邊出生和長大,一同上山采過芝蘭,一起下河捉過魚蝦,晨起荷鋤,夕陽牧歸,姐姐對弟弟是呵護備至,關愛有加。屈原在《離騷》中寫道:“女媭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意思是說他姐姐經常用非常嚴厲的話對他進行批評教育。屈原在汨羅江投水自盡后,屈姑悲痛欲絕,站在香溪河畔日夜不停的呼喚著弟弟歸來:“東不可往啊,東有漩流無底;南不可去啊,南有豺狼狐貍。西不可向啊,西有流沙千里;北不可游啊,北有冰天雪地。惟愿我大夫,快快回故里。”正是因為屈姑的這綿延不絕,撕心裂肺的招魂曲,感動得一條神魚馱著屈原的尸體從香溪河里回到了家鄉,這條河在很長時間里就叫做歸鄉溪,還呼喚出了一個聲名遠播的地名——秭歸。
傳說中的屈姑是一位賢淑善良,心靈手巧的女子,她在樂平里后面的五指山上受仙人的指點,學得28道山野土菜的制作方法,傳授給村里的鄉親姐妹,得到了人們的交口稱贊,后人為她專門修建了廟宇,里面題詩曰:“屈姑九年學成歸,傳承技藝姐妹們。插秧植桂弄茶飯,豐衣足食常思恩。”兩千多年過去了,斗轉星移,云聚云散,滄海桑田,許多東西被歲月的塵土掩埋,但屈姑的那種美好的品質卻一代一代傳承下來了,如今,屈姑集團依托秭歸漫山遍野的柑橘,把它加工成罐頭,茶,醋,酒等數十種產品,遠銷到世界各地,成了世界知名的國際農業集團,他們是真正的當代屈姑,心靈手巧,福祉四海。
筆會的第一站是水田壩鄉的王家橋村,走到這里,就走進了橘樹的海洋,一片連著一片,一山接著一山,滿目蒼翠,無邊無際。四月,正是橘樹開花的季節,汽車在蜿蜒回曲的林間公路行走,車外春風輕拂,車里塞滿橘花的芬芳,溫潤甜美,沁人心脾。這里是屈姑集團下屬的一個柑橘合作社,數千畝橘樹的種植和銷售都進入了數字時代,每一顆樹都有自己的代碼,坐在辦公室里可以看見全合作社的柑橘生長狀況,顧客也可以通過網絡定購某一塊,甚至某一棵樹上的柑橘,也因此,這里的柑橘從來都不愁銷路,橘農每戶的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眼下,正是倫晚臍橙銷售的季節,每斤的下樹價就是四五塊,已經貴過大米。屈姑集團董事長李正倫說,這樣的基地他們有9個,柑橘產品質量的好壞,生產源頭是關鍵的關鍵。
午飯我們就在村里吃農家樂,那簡直就是柑橘的饕餮盛宴,進門就是一杯柑橘茶,清香撲鼻;接著就是黃澄澄的倫晚,清見果子,香甜如飴;桌子上擺滿了柑橘茶,柑橘醋,柑橘酒,連菜里面也隨處可見柑橘皮,柑橘瓣。尤其是那柑橘酒,乍看和一般的白酒沒有什么不同,但一入口,滿口濃烈,清香醇厚,我們問這酒多少度,主人輕描淡寫的說:73度。把我們驚訝得乍舌,再問價錢,主人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100多斤上好的柑橘才能釀一斤酒。有人說,那斤價會超過千元,我信,這里的柑橘已經是金疙瘩銀疙瘩了。
下一站我們到茅坪去看他們的加工廠。
加工廠坐落在秭歸縣城后面的一個山包上,占地200多畝,站在廠前,整個縣城盡收眼底,真有點一覽眾山小的味道。走進廠房里,里面大得驚人,占地面積達兩萬多平方米,上十條生產線都裝在一個大房子里,有生產罐頭的,生產飲料的,生產白酒的等等,全部都是自動化。在成品堆放區,整裝待發的各種產品一層層,一排排如山似嶺,包裝盒上都是英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等,沒有一個中國字,它們將全部要做漂洋過海的長途旅行。李正倫老板說,去年屈姑集團銷售收入11億多元,80%賣到了國外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歐洲的銷量最大,屈姑已經成了世界的知名品牌。
真要感謝屈姑,這位兩千多年的女子,如今依然奔波忙碌,德播天下,此時我仿佛又聽見了她的呼喚,但已不是過去悲憤哀怨的招魂曲,而是飽含深情的送行歌:東邊可往啊,東有明媚陽光;南邊可去啊,南有富庶南洋;西邊可向啊,西有黃金萬兩;北邊可游啊,北有玉脂瓊漿。福澤天下,大愛無疆!
這聲音,悠遠綿長,響徹四方。
作者單位興山縣委辦公室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