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姑國際農業集團喜獲2015首屆屈原故里秭歸端午文化節旱地龍舟比賽冠軍
【摘要】:
6月20日,屈原故里-秭歸2015端午文化節開幕式在屈原廣場舉行,來自四面八方的嘉賓、屈氏后裔和當地民眾一起,觀看端午習俗展演、包粽子比賽、旱地龍舟競賽盛況,共同緬懷、贊頌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秭歸作為端午習俗和龍舟文化的發祥地從五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整個月這個迷人的小城充滿了濃濃的節日味道,舞獅子、掛艾葉、包粽子、洗艾澡、喝雄黃酒。最大亮點是游江招魂和旱地劃龍舟比賽,在眾多旱地龍舟隊伍中,湖北屈姑國際集團力拔頭籌!

一大早屈姑集團隊員就整裝待發,興高采烈的來到現場。隨著一聲哨響,屈姑集團拉拉隊們扯著嗓子為選手加油鼓勁。鏗鏘的鼓聲和喝彩聲逐浪高漲,船上的6名隊員都竭盡全力,姜隊長在船頭擊鼓,Julian船長在船尾掌舵。伴隨著充滿節奏的鑼鼓聲,劃手們同時奮力用木棍撐地劃起船槳,相互配合默契,都卯足了勁,奮力角逐,最終用時最少,最先抵達終點。




秭歸端午習俗:游江招魂。每年的五月初五或五月十五黎明,伴隨著疾風驟雨般的鑼聲、鼓聲,鑼聲、鼓聲,一艘艘龍舟破水而起,寫有“三閭大夫魂兮歸來”的招魂幡在江風中搖曳,劃手們隨“站頭”叩拜天地,飲雞血酒,隆重地將長塊紅布掛上龍舟,即“龍舟披紅”。禮畢,眾齊到江邊安龍頭下水,同時,龍舟中的擊鼓人扮屈原之妹屈姑,呼喚:“我哥回,我哥回——”后,“站頭”吹哨舞橈片點標,龍舟開始游動,唱《起槳曲》。不久舟至江心,便接唱《游江》,呼喚屈子魂歸:安安然然回故鄉,好和鄉親過端午!

“屈姑”篇-端午節習俗:游江招魂“我哥回”由來
中國臍橙之鄉-屈原故里秭歸名來源北魏《水經注》“屈原有賢姊,聞原放逐,亦來歸,因名曰姊歸”,今“秭”由“姊”演變而來。

每年端午節前,總會有一種鳥兒成群結隊地飛到屈原的故鄉-秭歸,聲聲叫喚著“我哥回喲”!“我哥回喲”!相傳這鳥兒是屈原的妹妹屈姑化成屈姑的歌喉賽過山間的百靈鳥,屈姑的一手好茶飯,歷經千年也未失傳!兄妹倆相依為命。后來,屈原被楚王召進京城去。一年,從京城傳來消息,說他被楚王流放到沅湘去了。屈姑聽到后,躲在房里哭了三天三夜。

第四天清晨,屈姑穿著哥哥最喜歡的羅裙來到江邊,望著哥哥流放的方向含淚呼喚“我哥回喲”!“我哥回喲”!整整喚了七七四十九天。

這一天,屈姑哭得昏昏沉沉地,枕著江邊的搗衣石睡著了。她夢見衣裳襤褸、形容枯槁的哥哥站在自己面前,她撲上去,哥哥又不見了。

屈姑醒來,只見江面現出一抹金光,一條大魚游到她面前,眼含淚花,搖頭擺尾地不肯離去。

屈姑喚來鄉親們,把大魚抬上岸,破開魚腹,只見哥哥平靜地躺在里面

人們把屈原埋葬在江畔的一座山丘上。這時,屈姑忽然化為一只小鳥,騰空而起,朝著神魚游來的方向飛走了。

這鳥兒一邊飛一邊凄厲地叫著:“我哥回喲”!“我哥回喲”!人們說鳥兒殷紅的嘴,是屈姑口里流出的血;鳥兒翠綠的羽毛,是屈姑美麗的羅裙。

從此以后,每年農歷五月初聽到“我哥回鳥”的叫聲,人們就修好龍舟,包好粽子,駕著龍舟往江里投粽子喂養神魚,感謝它把屈原送回故鄉,召喚他們兄妹的精魂歸來。人們于是把這種鳥兒叫姊歸鳥,把屈原的家鄉叫“姊歸”以紀念屈原和屈姑的兄妹深情。后來“姊歸”漸漸演變成“秭歸”。

德邦物流小伙樂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