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姑的人格魅力與社會主義核心
瀏覽量
【摘要】:
屈姑的人格魅力與社會主義核心
價值觀的黃金碰撞
譚國鋒
屈姑,屈原之妹也。關于她的典故與傳說充滿了神話色彩,她就是美的象征,就是美德的象征,更是后世敬仰的楷模。既然是屈原的妹妹,無疑,理所當然就是一個凡人,為什么人們對一個凡人要那樣美化得完美無缺呢?源其實質,在于她有著巨大的人格魅力。巨大的人格魅力的影響,使她走上了神壇!她也是賴于以其巨大的人格魅力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傳承中留下了無數佳話。審視現實生活與現實社會,其人格魅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了黃金碰撞。而這種有效的碰撞,正是我們的民族不斷走向繁榮的原動力。
何謂人格魅力呢?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也指個人的道德品質和人的能作為權力、義務的主體的資格。而人格魅力則指一個人在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在社會生活中,一個人能受到別人的歡迎、容納、模仿甚至崇拜,那么他實際上就具備了相當程度的人格魅力。
屈姑的人格魅力何在?
首先我們看看人格魅力的性格特征。人格魅力的性格特征的第一個特點表現:在對待現實的態度或處理社會關系上,表現為對他人和對集體的真誠熱情、友善、富于同情心,樂于助人和交往;對待自己嚴格要求,有進取精神,自勵而不自大,自謙而不自卑;對待學習、工作生活和事業,表現得勤奮認真。人格魅力的性格特征的第二個特點表現:人格魅力在意志上,表現出目標明確,行為自覺,善于自制,勇敢果斷,堅韌不拔,積極主動等一系列積極品質。具有上述這些良好性格特征的人,往往是在群體中受歡迎和受傾慕的人。
其次我們看看人格魅力的道德特征。被譽為“華人管理教育第一人”、獲“中國企業十大最具魅力培訓師”、“中國企業十大最具魅力咨詢師”稱號的余世維老師說,人格魅力的特點:一是自信+負責;二是道德+操守;三是犧牲+奉獻。
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在個人層面,蘊含著“主體德性”的價值理念。中國文化強調只有道德是人之為人的最后的和最高的標志。亞里士多德也曾講到:“人在達到德性的完備時是一切動物中最出色的動物”??梢?,德性是影響和評價一個人的基本原則。因此,人格魅力能否形成取決于人的道德水平高低。
隨著社會生活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逐步加快。人格、尤其是健全人格問題,逐漸成了人們關注和研究的熱點。而道德作為人們把握世界的一種特殊精神方式,在人格結構中占據著核心位置。使人格表現出明顯的道德特性。健全的人格需要高尚的品質做為其內在的指導和靈魂,這就使健全人格具有了豐富的道德功能。
我們可以從一些傳說和典故來看屈姑的性格特征與道德特征,從而管中窺豹,略見一斑地透視屈姑的人格魅力。
一、極強責任心與強烈的愛國心。據稱:“從香爐廟下山不遠,有幾戶人家,求神而來的老百姓渴了、累了,就在這些人家里歇歇腳,喝點兒水,有時候還可以吃飯。其中最善良的一個女孩兒叫屈姑,哥哥屈原自小讀書,報效國家去了,屈姑在家侍奉老人,精心耕耘著門口三丘不大的梯田?!鼻脼榍?,當屈原選擇報效國家,棄家遠行的時候應該說內心是矛盾的,因為,古人有訓“父母在不遠游”,如果,有父母的后顧之憂,屈原萬萬是不能離家遠游的,那樣是有悖孝道而令人不齒的。而屈原能夠遠行去的根本原因就是屈姑撐起了家庭,承擔起了贍養老人的重擔,屈原獲得了屈姑這樣的精神上和行動上的支持,方能仗劍遠行,走上仕途,去追求他的美政理想,實現他的強國之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支持屈原事業,就是支持國家。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對屈原的支持,實際上折射出屈姑作為一個普通公民對于一個國家的責任感,體現出高度的愛國熱情。
二、堅強的毅力與可貴的敬業精神。有這樣的典故:傳說,屈姑賢淑善良,心靈手巧,善解人意,更是做得一手好茶飯,周邊十里八鄉無不稱贊。七國爭雄,戰亂不斷時,百里人家無炊煙,千頃良田睡餓虎。她看到家鄉民不聊生、背井離鄉的凄慘情景,暗自思忖,立志要學哥哥屈原“吾將上下而求索”,學一手技藝來濟世救民。一天,她于堂前辭別父母,上五指山找三個洞仙去學藝,父母見女兒志向高遠,隨即應允。于是,屈幺姑乘著鳳凰飛到五指山求仙拜師學藝。為屈幺姑的真誠所感,三位洞仙相繼答應授徒,上洞洞仙專授種植桑、麻、糧之藝,中洞洞仙傳授蔬果之藝,下洞洞仙專授烹飪茶飯之藝。她在每個洞內分別拜師學藝三年,等技藝學成己有九年了。這個典故,我們從中看出了屈姑非凡的毅力,連續九年的學藝生涯,既是堅強毅力的顯現,也是她敬業精神的高度體現。試想,一個沒有毅力的能夠耐住寂寞學藝九年嗎?試想,如果沒有對事業的摯愛之情,能夠如此執著嗎?
三、熱情友善,富有同情心。屈姑學藝的動機為“立志要學哥哥屈原‘吾將上下而求索’,學一手技藝來濟世救民”,而學成之后,“立志將自己所學技藝及師傅送給她的法寶帶回故鄉救濟鄉親。屈姑回到村里后,即刻把周圍的姐妹們喊來,把她歷經九年所學之藝一一傳授給姐妹們。在玉米三丘,教姐姐們栽秧播谷;在樂平里,教妹妹們如何種植后皇嘉樹;在灶前,手把手地教姐妹們如何烹飪28種菜肴。眾姐妹們把她們在屈姑那里精心學來的技藝傳承開來?!薄盀碾y當頭,屈姑帶領眾姐妹上山采來28種野菜,熬成28道神仙野菜粥,做成齋飯,周濟苦難的人們,幫助鄉親們度過了艱難困苦的歲月?!彼龑W醫的初衷或者說出發點,都是為了救濟鄉親,在困難的日子,扶危濟貧,普渡鄉鄰,無一不充分體現她的善良的高貴品質。
四、遵從誠信,富有感恩之心。屈姑的誠信,一方面表現在,矢志學藝濟民,學成之后,兌現承諾,“屈姑九年學成歸,傳承技藝姐妹們,插秧植橘弄茶飯,豐衣足食常思恩?!绷硪环矫?,在“我哥回”的傳說中,面對馱回屈原遺體的神魚,屈姑說,我和鄉親們做的柑橘玉米粽,就叫“我哥回感恩粽”吧,每年哥哥的殉難日,我們都到這里迎接哥哥歸來,給神魚獻上我們的感恩粽,讓大家永遠記得神魚的大恩大德!既體現了其感恩之心,又體現其誠信之志。
關于屈姑的傳說與典故也正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余世維老師所提出人格魅力特點:自信、負責;道德、操守;犧牲、奉獻等各個元素,使屈姑的形象更為豐滿,其人格更為高尚!
像這樣,無論是從道德層面,還是從性格層面,屈姑的人格魅力都大放光彩,她為后人所敬仰就是清理之中的事情。要不,人們怎么會為她立有屈姑廟,而且至今香火不絕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層面又是如何解讀的呢?
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以公民個體為主體作出的道德要求,是對“我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公民”的充分詮釋,涵蓋了公民理應遵循的基本行為準則。同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包含著“公民作為主體應具有德性”的價值理念。
愛國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對于自己祖國的深厚情感,是公民作為國家個體最基本的價值遵循。歷史上無數愛國英雄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這種偉大的犧牲精神不僅表達了對祖國強烈的感情,而且包含著巨大的正能量熏陶感染他人。這種愛國精神實際上是公民“主體德性”的生動體現,它所闡釋的不僅是外在的“德性”,還是內化于心的情感皈依。敬業作為一種積極的職業態度,要求公民在職業工作中要兢兢業業、認真負責、嚴格規范自身行為,提倡敬業精神的意義在于從實際著手培育公民的“主體德性”,讓公民將個人事業的奮斗和美好“中國夢”的實現緊密結合起來。誠信和友善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保持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良好關系的基本道德要求。當前社會發展中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唯利是圖行為的存在,誠信體系的羸弱,導致人與人之間關系日益緊張,引發了諸如“扶不扶”、“幫不幫”的輿論討論與信任危機,足見誠信缺失對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友善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樣是對公民作為社會主體的“德性”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人的主體性,包含著“主體德性”的價值理念。馬克思指出:“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笨梢妰r值的一般本質在于它是主體同滿足其某種需要的客體屬性之間的一種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主體無疑是人,如果沒有人就無所謂價值,又何談去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人是政治動物,天生要過共同的生活?!薄昂推渌麆游锉容^起來,人的獨特之處就在于,他具有善與惡,公正與不公正以及諸如此類的感覺?!币簿褪钦f,人能辨別善惡公正,具有超越于一般動物的理性思維和邏輯能力,這是人存在于這個社會居于主體地位的主要原因。正是因為人的主體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才能夠踐行。
屈姑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的切合點又是什么?
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中,作為公民個人層面的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而屈姑的極強責任心與強烈的愛國心、堅強的毅力與可貴的敬業精神、熱情友善,富有同情心、遵從誠信,富有感恩之心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屈姑的個人人格魅力,無論是從道德的角度還是從性格的角度,屈姑的人格魅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者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切合點??梢哉f,屈姑的人格魅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純屬一種黃金碰撞。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切帶給人正能量的東西,都是真善美的具體體現,如陳酒日久彌醇,時久彌香。中華民族,正是在這種傳統美德的傳承中,獲得壯大與發展,也正是這種充滿了正能量的民族精神內核的東西的不斷傳承,我們的民族才置身于不敗之列,才日益壯大,成為不可戰勝的民族。
?。ㄗ髡呦岛笔★鰵w縣三閭騷壇詩社常務副社長。高級教師。)
上一篇:
屈姑文化研究院助力端午文化
“哥回石”的傳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