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皇嘉樹大美屈姑
瀏覽量
【摘要】:
后皇嘉樹大美屈姑
鄧貴環
《漢書》稱“江陵千樹橘”,可見早在漢代甚或在漢代以前,楚地江陵就以產橘而聞名。生于楚地秭歸樂平里的詩人屈原,看著眼前的橘樹,想著橘樹的品格,凝樹靜思,一下子覺得自己的精神志趣找到了寄托的形象,于是寫下《橘頌》這首與他其他任何一部無論內容還是風格,都迥然不同的詩篇。
傳說中屈姑(時稱女媭)是屈原的姊姊,她對弟弟剛直不阿和潔身自好的品格大為贊賞,一心要向弟弟學習。但身為女子,她不能出而為官,舊時的女子只能在家操持家務,耕田種地,洗衣做飯,用一個女子和姐姐的方式支持弟弟屈原。屈姑唯一與弟弟屈原獨處的機會,則是對著屋前的照面井梳妝打扮。屈姑很受當地人的尊敬,為了紀念她,后人還給屈姑建了廟宇。今天還能看到的女媭廟,座落在樂平里東北數十里的地方。女媭廟也曾在動亂(破四舊立四新)的年代里遭受到破壞,幸好當地的有識之士向富昌等人把女媭塑像、碑刻等文物做出各種偽裝,甚至藏進山洞,才得以完整保存至今。女媭廟占地約一畝,青磚土木結構,一正門兩正殿,正門上方刻有“女媭廟”(當地人們稱之為屈姑廟)唐楷書三個大字,廟門兩旁書有楹聯一幅,上聯"屈姑一手好茶飯",下聯"慈悲濟世千古傳"。前來朝拜者多為女性。有求生兒育女的、有為家人求平安的、有祈求如意婚配的、有求風調雨順的。廟內香火興盛,熱鬧非凡。
在我看來,《橘頌》詩歌里面描寫的橘樹,不僅僅是屈原自身形象的寫照,也是屈姑形象的化身。
《橘頌》里的橘樹很美,美在形貌。你看:“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白,類任道兮”,閱讀這些詩句,似乎感受到一種催促,催促我們快去欣賞它五色生香的橘樹形貌。
艷陽之下,橘樹亭亭如蓋,遮蔽出團團的樹影,各種小鳥昆蟲棲息其間,舒適涼爽。帶刺的枝條,層層疊疊,密密地生長。葉子油亮光滑,顏色碧綠,直逼人眼。樹皮青白,帶著一層絨衣,摸起來有一種酥酥的感覺。橘樹的果實或團圓、或橢圓,由小而大,由青而黃,表面泛著光澤,果實聞起來清香悠遠,味道甜中帶酸,但甜而不膩,酸而不苦,吃過讓人口舌生津念念不忘。無論是橘樹還是橘果,芬芳的氣味里浸潤著橙味的芬芳,讓人忍不住要多嗅一嗅。就連橘樹生長的土地,也被浸染了微微的橙香。這樣的橘樹,就如同屈姑,多姿的身形,潤澤的臉龐,芬芳的氣韻,艷麗的裙裳。婆娑搖曳,神韻不凡。
《橘頌》里的橘樹很美,美在品格?!昂蠡始螛?,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逼纷x詩句,讓人感受到的是它高潔忠貞的品格。
它生長在南方的土地上,能很好地適應南方的氣候和土壤。它們在那里自由生長,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感受著和煦的陽光,吸收大地的養分,結出又大又圓的橘果。而一旦將它們遷移到北方,就會因為不適應北方的生長環境而變異,樹形變矮,顏色變淡,果實變小?!蛾套哟呵铩匪洝伴偕茨蟿t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這看起來仿佛是橘的一大缺憾,但在深深熱愛故國鄉土的屈原看來,這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的秉性,正可與自己矢志不渝的愛國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讒被疏、賦閑郢都期間,即以南國的橘樹作為砥礪志節的榜樣,深情地寫下了托物言志的名作《橘頌》。橘樹只屬于南方的天空,南方的大地和南方雨露的滋潤。南方才是它的故土,才是它愿意裝扮愿意付出的地方。屈原在《離騷》中,曾以“羌無實而容長”(外表好看,卻無美好的內質),表達過對“蘭”、“椒”(喻指執掌朝政的讒佞之臣)等輩“委其美而從俗”的鄙棄。橘樹卻不是如此。它年歲雖少,即已抱定了“獨立不遷”的堅定志向;它長成以后,更是“橫而不流”、“淑離不淫”,表現出梗然堅挺的高風亮節;縱然面臨百花“并謝”的歲暮,它也依然郁郁蔥蔥,決不肯向凜寒屈服。而這些,亦如屈姑。屈姑了解弟弟的人格和志向,決心要像弟弟那樣生活,把弟弟當作自己人生的榜樣。屈姑生活的時代,正是七國爭雄,戰亂不斷,“百里人家無炊煙,千頃良田睡餓虎”的情形是最真實的寫照。她看到家鄉民不聊生、背井離鄉的凄慘情景,暗自思忖,立志要學哥哥屈原“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的人格操守,學一手技藝來濟世救民。一天,她于堂前辭別父母,上五指山找三洞仙去學藝,父母見女兒志向高遠,隨即應允。于是,屈幺姑乘著鳳凰飛到五指山求仙拜師學藝。為屈幺姑的真誠所感,三位洞仙相繼答應授徒,上洞洞仙專授種植桑、麻、糧之藝,中洞洞仙傳授蔬果之藝,下洞洞仙專授烹飪茶飯之藝。屈姑潛心學習九年,諳熟了各門技藝,為家鄉百姓造了福,也為后來逐步發展起來的屈鄉美味奠定了豐厚的基礎。
《橘頌》里的橘樹很美,美在精神。讀《橘頌》詩篇,你一定會受到“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愿歲并謝,與長友兮”這些詩句里表現出來的純粹無私的精神熏陶,得到教益。的確,橘是奉獻的楷模,是大愛的典范。
橘樹生而為樹的時候,凈化空氣,給鳥兒蟲兒提供棲息場所,美化人們的生活空間,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美感。當橘樹結了果實,未能長成的小果實落在地上,被人們撿起來曬干入藥,成熟的果實更是給人帶來絕妙的滋味享受,即使是吃完果實的橘皮,也被人們烘干之后或者入藥治病,或者燉肉的時候放進肉罐里,增添多于十分的特別味道。再者,金黃的果實與碧綠的葉子互相襯托,嬌艷無比,讓你的雙眼安慰熨貼,心情放松而愉悅。當它們完成了作為一棵樹的使命,枯朽倒下了,還不忘把自己的枝條奉獻出來,供人們熏臘肉,烤火取暖。樹葉最后葉落歸根,腐而為泥,給下一代橘樹提供養分。真正達到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境界。橘樹的這種奉獻,也正如屈姑。當年她在上中下三個洞內分別拜師學藝三年,等技藝學成己有九年了。出師拜別洞仙時,上洞仙送她一粒谷種,中洞仙送她一棵橘樹,下洞仙送她一本山野土菜菜譜,她喜極而泣,感恩不盡,立志將自己所學技藝及師傅送給她的法寶帶回故鄉救濟鄉親。據說,那本山野土菜菜譜的28個菜,是天上28宿神仙贈送給世人的一道菜,又稱28宿山野土菜。這28個菜皆是地地道道的本地出產物,分別是甜橙羹、柑橘餅、柑橘醬、橙皮榨廣椒、九制陳皮、柑橘醋、柑橘香糯粽等。屈鄉的姊妹,在屈姑的帶領下,種稻插秧,采桑種橘,紡紗織布,烹飪做菜,她們經營了一個溫飽的山鄉,一個溫暖的家園。
橘樹是天地之間最美麗的樹,屈原是青史里濃墨重彩的人,屈姑是從古到今才德雙全的女子。
曾經有幸,穿上屈姑集團為本公司無數個“屈姑”量身定做的古裝,時間瞬時倒流回到兩千多年前:勤勞的屈姑穿著白底蘭花的裙裳,扎著飄逸的彩色緞帶,帶領鄉親養蠶紡棉,煮茶做飯,為家人、為鄉親奉獻智慧和力量。也許當年屈姑知道了弟弟在汨羅投江之后,也是穿著這身衣裳,在江邊千萬遍地呼喚“我哥回”,杜鵑啼血,終于喚回托著弟弟遺體歸來的神魚。勤勞重情的屈姑秉承了橘樹外在形象和內在精神,古今聞名,傳為佳話。
屈姑國際農業集團,是今天國際環境、地球村背景之下的“屈姑”,她不再滿足于僻野山鄉,而是順應潮流,像一顆耀眼的星星在屈鄉大地冉冉升起并很快光耀海外。屈姑公司生產的水果罐頭,果蔬飲料,中華橙酒,頻頻亮相于國內各路媒體和各大商場,海外市場也是一路高歌。屈姑公司做得這樣大,但它有時候也表現出特別的小,那就是公司十分注重細節,比如它會關注客戶的各種需求,達到客戶要求的各種溫馨細節,比如專門為一場婚宴量身定做產品包裝款式、產品味道、顏色;為一次產品發布會精心構思每一個環節,務必讓客戶看到屈姑最核心的競爭實力和真誠的心意等等。屈姑人追求的目標是:讓有屈姑產品的地方,就有人情味,有屈姑產品的地方,就有卓越的企業精神。據說在國外,說到索萊斯橙酒,都會豎起大拇指,說:“品味索萊斯,感覺就如同在擁抱他們的奧黛麗·赫本,擁抱他們的美神維納斯?!?/div>
最美的橘樹和最美的女子,讓我心潮涌動,波浪翻卷成詩篇:
楚地有女,名曰屈姑,或謂原姊,或謂平妹。
素衣玄裙,姿態窈窈,發如積云,面羞花顏。
膚白凝脂,修指勝蔥,美目顧盼,巧笑嫣然。
志學其弟,受命不遷,以弟為像,壹志更堅。
苦學九載,習得桑蠶,又學種稻,又學織衫。
終感洞仙,上仙授谷,中仙授橘,下教茶飯。
藝成歸鄉,救世濟人,玉米三丘,播谷插秧。
后皇嘉樹,橘香遠布,廳前灶下,五味飄香。
淑離不淫,秉德無私,年歲雖少,可師可長。
農桑茶飯,薪火傳承,美艷姊妹,橘果滋養。
茲有屈姑,不事農桑,卻把鄉味,遠播重洋。
?。ㄗ髡呦岛笔★鰵w縣實驗中學教師,湖北省宜昌市作家協會會員,發表有多篇作品。)